中国农学会农业文化遗产分会秘书长刘某承:农业遗产地推进乡村振兴有天然优势
“广东加快推动各地申报农业文化遗产,这是农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有力之举,这为农业农村发展提供了新的农化遗会秘AG超玩会入口机遇。” 12月13日,业文业遗有天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在潮州市潮安区举办2023广东省农业文化遗产业务工作培训班。产分承农产地现场,书长势作为培训班特邀讲师,刘某中国农学会农业文化遗产分会秘书、推进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创新团队岗位专家刘某承现场为学员剖析农业文化遗产与乡村振兴战略的乡村关系。
中国农学会农业文化遗产分会秘书、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创新团队岗位专家刘某承。产分承农产地AG超玩会入口
刘某承指出,乡村振兴战略为乡村未来近30年发展制定明确的目标,是党和国家的大战略,是一项长期的历史性任务,需要长期坚持。从宏观层面来看,乡村振兴战略为农业遗产地长远发展规划提供时间保障,有利于农业文化遗产地更好的发展。
“实际上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与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发展的目标是一致的。” 刘某承介绍,对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中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在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发展中要做到保障食物与生计安全、保护农业生物多样性、传承和谐传统文化与价值、保护陆海景观。
刘某承以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云南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贵州从江侗乡稻鱼鸭系统、陕西佳县古枣园、山东夏津黄河故道古桑树群等为例,认为农业遗产地往往特色农产品、自然与人文景观、民俗文化、传统工艺等特色资源优势明显,传统农耕技艺经久不衰的背后是在传统社会管理方式及传统文化习俗维系下,社会关系稳定和谐,生产活动有序进行,生态环境保持良好。
“从现代农业发展角度来看,农业文化遗产一方面有助于坚持良种选育的优质化、特色化、地方化目标,重视传统优质品种的提纯复壮和推广利用,形成具有显著地方特色的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的优势;另一方面,有利于进一步发掘并利用好地理标志品种资源和农业良种资源。”刘某承说。
此外,刘某承还认为,农耕文化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文化基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中华民族精神家园、凝聚炎黄子孙团结奋进的重要文化源泉。历经千百年而不衰的农业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
【记者】韩安东
【来源】南方农村报
- ·《集中用餐单位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4月15日起施行
- ·5G“起飞”赋能低空经济 我国将打造全球最大规模低空通信网
- ·“减塑”行动 从我做起
- ·万峰林场望京坪村落:发挥优势增长财富与生态协同睁开
- ·国家税务总局去年对169名网络主播开展检查 累计查补收入8.99亿元
- ·今晚截止申请!10月广州拟配置普通车增量指标共7983个
- ·过期大米被重新销往乡村学校?重庆市市监局发布情况通报
- ·韩国军方称朝鲜炸毁部分朝韩间连接通路 朝方暂无回应
- ·祝愿!10家惠州企业落选2024 年“粤字号”农业品牌目录立异培优实际点
- ·“台独”挑衅一日不止,大陆反制就一刻不停!
- ·国庆假期“中国游”升温 外交部:欢迎更多外国朋友来华旅行
- ·国家发展改革委:要提高学生资助补助标准并扩大政策覆盖面,降低贷款利率
- ·郑州一高校辅导员涉嫌诈骗学生学费?校方通报
- ·国足官宣:武磊等3人缺席客战澳大利亚,补招2人入队
- ·广东选手问鼎全国总冠军!第四届马兰花全国创业培训讲师大赛在珠海闭幕
- ·“国之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在京开幕